再说盲品

2014-05-08 14:19 来源 :  《深圳商报》 作者 :  百尝

  最早在深圳举办葡萄酒盲品会,设定某个主题、把瓶子包上、遮住酒标信息,甚至全用黑色的酒杯也试过,这样的方式现在倒是到处流行着,学习喝懂葡萄酒这确实不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。主题要设定好,要规范化,并需定期、频密地进行, 以一种系统的方法将之纳入秩序中。任何技术活儿都必须经过长时间训练才能达到效果,取得一些成绩。

  “盲品最重要的是什么?猜得出品种、产地、年份、酒精度、价格,就是最高水平了?”

  “一款好的葡萄酒,当然,要表现出品种、产地特质,这是其首要性的表达。然后是风格和品质,或许也可以加上年份。”

  不过要知道,酿酒师常常也不能把葡萄特性、品质通过酒表达出来,品酒者常常也不能把酒在杯中的表达捕捉清楚。很多时葡萄和酿造者的关系并不是想当然的那么亲密呢,甚至没有杯中酒和品酒者那么亲密。

  正是这种原料、工艺、酿酒师和品饮者之间的不确定性、这种紧张关系构成的张力让品酒变得更有趣味。

  酿酒师说:这是我酿造的酒,葡萄什么品种,产自于哪里,应该有什么特性……品尝者:杯中表现出了什么,应该是什么品种、来自哪里,谁酿的……看上去好像具有一种可逆性,能追踪到源头,可事实上很多酒从杯中逆流而上常常不知道会把我们带去哪里。品酒并不是向上追溯,能回到起点和源头才为好。

  酒有其可感知的特征,品酒者能否感知到、能否全面地感知到,是个问题。而且, 一款酒在品种、产地带给它的特质之外,一定有着阴影部分、未思之处,酿酒师通过精湛的技术将品种、产地特性表现得愈突出、建树愈高,阴影部分便愈存在、愈宽广。阴影一词在此并非意味着否定的或负面的意思,而是为品酒方式揭示出一种新的思虑和思考维度。

  品酒并非仅是溯源而上,品种、产地、谁酿的……更要寻找未来的方向,酒在瓶中还能陈年多久、何时达到最佳品饮时机……当下的状态显示着酒来自哪里并走向何方——葡萄酒的历史维度一定是这样建立的。

  要保持一种当下的态度,不假思索、默认、知识或资料,而是让酒在杯里直接呈现于我们的各种感知中,无论感知是细微的还是粗略的、明晰的还是模糊的、外部的还是内在的,先去体会、把握酒给出的直接印象,描述它,然后再以理论、经验去判断它,并做出结论。盲品要保持如此态度,开放式品酒也当如此 。

  酿酒师让酒通过外观、香气、味道、口感打动我们,唤起我们对饮食好坏天生的辨识能力,我们能够拥有这种能力,但一定是在学习、探索地运用它和喜欢上所喝的葡萄酒并且喜欢品酒这件事之后,是的,饮食是需要学习的,好吃好喝者也需要达到一定的品味标准。

  盲品:盲的是形式,品则需要我们具备更敏感的心灵。

  ——万象—舌华录

发表评论

  • 游客 2012-02-29 13:00
    说的真好
  • 游客 2011-08-29 14:03
    本人认为,在葡萄酒界被俸为教父的著名的美国酒评罗伯特帕克,其实他的评分完全是为了销售的目的,没有任何客观的价值,倒是他评分的过程值得研究;
  • 游客 2011-08-29 09:46
    酒 就是朋友! 如果一味的用分数去评判,似乎有点狭窄了。喝酒谁都会喝,但是品酒却是一种境界。
  • 游客 2011-08-29 09:44
    有道理! 酒就是朋友!如果一味的用分数去衡量他的高低,似乎有点狭窄了。喝酒谁都会喝,但是品酒却是一种境界。

作者介绍

百尝

资深葡萄酒鉴赏家,葡萄酒专栏作家。

作者其它文章